風景組
A Man Feeding Swans in the Snow by Marcin Ryczek
黑與白不是只有對立的可能,也是能營造和諧的畫面。
畫面簡單卻充滿玄機,他利用構圖,造就黑白兩色相互的補足性(比例),
同時,畫面雖然是處於一個對切的狀態,
卻利用人與天鵝的互動造成一個流動的畫面。
抽象攝影組
The Inner Invisible by Simona Bonanno
雖然我研究了半天還看不出來他拍的拍攝對象是什麼(?
不過大概是一種星際的金屬質感(會用『質感』形容是因為傳達的是一種氛圍)
真正的答案(標題),好像跟我猜的也相距不遠。
(個人猜測這大概是某物品的局部吧,利用取景鏡頭本身的篩選)
城市景觀/建築攝影組
Multiexpo 2 by Frank Machalowski
幾乎像是一幅唯美的素描。
解構的素描美感,和重新詮釋的景深。
畫面重疊了許多不斷詮釋的空間,讓我們好像也看見了時間,甚至遊歷其中。
(單單靠曝光、沖印,沒有任何軟體後製,也是他很厲害的一點)
街頭攝影組
Bather #5 by Richard Ansett
這張大概是描述攝影者的特殊喜好,
或說是他對某種情境的幻想(我是說對物件的組合啦XD ...其實我不懂...
但配色還蠻美的
肖像攝影組
No Title,Family Tie by Maria Garcia
有種家族歷史感,也頗切題(因為家庭血緣的連續是綿延不斷的)透過絲襪套頭(?
有彰顯人的五官特徵、表現親膚之感外,似乎隱約暗示了羊膜或臍帶。
這層關係無可取代或介入,是靜默且獨立的。
無生命攝影組
Still Life by Julia Sent
以動顯靜的特色作品。稍縱即逝的瞬間,卻被捕捉住了,顯得格外寧靜。
加上一種幾乎巴洛克式的舞台效果,
生命力和一個與封閉式容器的對比出如異樣無聲的標本美感。
蠻聰明又切題的轉化。
實驗攝影組
Running To The Edge byJulia Borissova
特別喜歡這一張,因為在這一張空間的抽象化成為了一種詩意。
在這張圖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將3D轉化為2D的過程(照片)還有2D轉化為3D的過程
(就畫面而言那紅花瓣是2D構圖的一部分可是他又運用實物媒材)
當然整體在交件的時候又透過攝影機翻攝了一遍
(總不可能直接把花瓣黏在上面交件吧,會變成複合媒材XD)
整個畫面都可看出一種超現實的拉鋸。
我覺得『抽象』是一個瓦解腦海裡的世界又重新重組的過程。
而人們不論何時和地都以不同的器具、手法和媒材去進行。
(特別是前面幾張作品更可以看到如當代抽象繪畫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那種幾乎解構成原始
幾何的美感)
這些攝影師都掌握了想表達的主題的精髓,
除了要了解想表達的事物本質外,
還要擁有獨到的視角。
攝影藝術放慢了我們的視覺步調,去感受細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