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插畫家 Ray caesar





19581026日出生在英國倫敦,很意外的是他出生下來臉卻長得像狗。這件事情很快傳開,以至於父母在公司都遭受了很多不禮貌的待遇,他們也遭遇了不可理喻的鄰居。為此加拿大的多倫多成了他們的新家。 Ray對他所養的狼狗亦有很深的感情,他稱自己Dog-Man.1976-1980在安大略藝術大學學習。
Ray 早年喪母喪姐,對女性充滿很深的感情
Ray Caesar在多倫多的一家兒童醫院的藝術和攝影部門當了17年的圖形藝術家。工作是記錄關於兒童虐待、手術復原、以及兒童遭受各種悲慘待遇的詳細資料。
因而創作出了一系列的震撼人心的畫作.
Ray Caesar花了大量時間編寫醫學研究文獻,繪製醫學和科學圖譜,開發研究兒童腦損傷的視覺工具。 Ray Caesar在醫院工作時目擊種種快樂和悲傷是Ray Caesar以後創作的主要動力。
現在,Ray和妻子及狼狗住在郊區小木屋裡.




人物
頹廢的風格、妖豔的色彩、奢華的服飾、變異的人物。
他的畫作大多是以一個親戚的孩子為原形。膨脹的頭,細長的脖子,誇大的耳朵,或是長出的動物的肢體和尾巴,都是對人生苦難的藝術誇張。
他的作品中的少女都有一張完美的臉龐,和一個完全不匹配的蟲體身軀,她們沉靜地蠱惑,給人以殘忍卻完美的意象。作品中其實含有許多大量的時尚感時空背景似乎設定在歐洲中古世紀的貴族,人物多是穿著華麗的禮服,皮膚異常的白皙。而當中在高貴典雅的氛圍中帶點黑暗陰沉的筆觸,是非常令觀看的人驚歎的所在。












[ 小組 ] 張大千 吳冠中 朱德群 趙無極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


四川內江人, 祖籍四川省映秀。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張大千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時畫最多的還是荷花,他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以後旅居世界各地。多次在世界各地辦畫展,包括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瑞士日內瓦、印度新德里、比利時、希臘、西班牙、新加坡、泰國、德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地。。

1958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

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

1976年後定居台北市。

1983年台北故居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嘉藕圖 1947

橫貫公路 1964

「愛痕湖」系列作品之一 1968


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


吳冠中一生視藝術創作為生命,除早年失散、損壞及自己親手毀掉的作品之外,流傳在世的作品很多;另外他還撰寫了數百萬字的散文和隨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他藝術觀點的文論。

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1947年赴法國留學。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

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


周莊


海棠


春曲


朱德群1920年10月24日─ 


朱德群的作品深受抽象派畫家尼古拉.德.斯塔的影響,在藝術承傳的過程中,朱氏又能自闢蹊徑,逐步確立了他那深具詩意和充滿想象空間的抽象表現手法。

作品用色兼容沈穩奔放,線條飛騰有如狂草,具有東方藝術的細膩與西方繪畫濃厚而重的色彩 。他的抽象繪畫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低聲傾訴生命的奧祕,與吳冠中和趙無極同被稱為為「杭州三傑」。

1949年12月,朱德群離開家鄉,來到台北定居。

1955年,朱德群和董景昭女士,即他日後的妻子踏上了赴歐的旅程,於當年定居巴黎。

1997年12月17日,朱德群榮膺首位華裔法蘭西藝術院士。


春雨


夏日黃昏


                                                       泛黃初秋                                     紅色深秋


趙無極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


1948年2月,趙偕妻子謝景籣赴法深造,選擇巴黎是因為他喜歡印象派畫風。並在一次美術館畫展中看到保羅·克利(Paul Klee)的作品,給予他某種啟示,使他更加意識到與其內心尋求意象的某種契合,將傳統文化中的甲骨文和青銅文飾借用作走向抽象憑藉,開創個人文字變形的意象繪畫。

50至70年代,趙無極深刻探索繪畫的方法,逐漸演變成個人的抒情抽象風格。畫面裡色彩的多重振動使畫布躍動了起來,如風馳電擎的動感與張力,帶給人虛與實、輕盈與渾厚共織的想像。

70年代以後,趙無極進入他的蛻變期。開始突破原有的畫面格局,從「聚」走向「散」,出現一種「中空型」結構或將中心偏移,讓畫面構成更加豐富多變,真正進入一種淩虛禦空的自由境界。

2002年,趙無極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並授予榮譽勳章。


無題 1951


黃金城市 1952


結構 1971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Sol Lewit 小組報告

Sol Lewit

(1)  Sol Lewitt的作品提出來的觀念有哪些?(他的意念在哪?為什麼要使用那些色塊或線條?)


Sol Lewitt的觀念認為作品只是思想的體現,物質細節及空間的限制均無足輕重-

思想成為生產藝術的機器"

所有具有改革意義的作品都將藝術與成為一件物品的條件分離開來,並且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闡述了思維的審美形式上。

對他而言一條線可以是直的,薄,破碎,彎曲,柔軟,有角度或厚度,就這樣的觀念他企圖測試觀者視覺及想像的靈活性。









他的作品中常由基本的幾何形體,單純的色調和線條組成,他利用基本的幾何形態來延伸視覺所可能創造的想像。

他認為簡單的幾何構成能產生指引讓觀者進而組織出新的畫面或空間想像,好比錯視。

有些創作奠基於嚴密的邏輯之上,讓觀者能夠發現並以想像延續創作,有些創作的邏輯則刻意模糊化,讓結果無法預期,
他不像傳統畫家希望作品會呈現他希望的樣子,他希望當代理作畫的團隊在實際的大規模空間操作時,那些不明確指
示就會和做畫的畫家醞釀出結果。



wavy lines with black border
指示“不直”線是否足夠不規則不成為波浪




(2)介紹Sol Lewiit的作品。
就歷史而言雕塑往往都被認為是在頌詠不朽的人事物,而對Sol Lewitt來說雕塑是空間中幾何的開展
以 structures 的一系列作品來介紹



Five Modular Structures (Sequential Permutations on the Number Five)


這系列作品以一個觀念展開後發展,探索基本單位結構所可能構成的三維空間變化,這五個作品有相同的底面積及相同的高度,排列的方式依循著簡單且清楚的邏輯發展出不同的型態,也因為著個邏輯的基礎讓所有觀者都有所依循,並藉由想像力在創造新的形式





Cube Structure based on Nine Modules




(3)相較於極簡藝術,Sol Lewitt認為他的作品比較偏向觀念藝術的條件是什麼?


“Conceptual art is not necessarily logical. The ideas need not be complex. Most ideas that are successful are ludicrously simple. Successful ideas generally have the appearance of simplicity because they seem inevitable.” Sol LeWitt, 1967.


(觀念藝術並不一定是合乎邏輯的。這些想法不一定是複雜的。
成功的觀念大都簡單到荒唐的地步。成功的觀念通常具有簡單的外表,因為他們讓人覺得那是必然的。) 



在Sol Lewitt的創作總是會給人極簡主義的影子,
而對Sol Lewitt而言
這樣的形式能夠成功的傳達他所想表達或挑戰的觀念,
而形式並非作品的全部,
作品給觀眾觀感.想像或延伸的重要性都遠超過作品的形式。


LeWitt 不只是代表簡約主義,也是概念主義的大將,所以他一身兼有兩種性質很不同的藝術理念,一種非常理性,一種反理性(概念主義),後者要取消藝術對象的本質。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La vie d'Adèle) (2013)








Directed byAbdellatif Kechiche
Produced by
Abdellatif Kechiche

Brahim Chioua
Vincent Maraval
Screenplay by
Abdellatif Kechiche

Ghalia Lacroix
Based on

Starring



與其說是部同志電影,不如說是部愛情片。

老實說我覺得提出『同志』這個詞唯一的意義就是要與險惡的異性戀霸權攤牌。

可是除此之外,

我真的覺得『同志』愛情跟『異性』愛情沒什麼兩樣。














因為在我眼裡我看到的(這部電影)就是一對戀人,經歷相遇、相知,最終因為不成熟的錯

誤無法相守。

它是部平凡的電影,

討論著我們每對戀人都可能會碰到的問題與情境。

(當然這類電影很多啦,可是也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市場趨勢,畢竟世界上不是只住著異性

戀阿)












對我來說這部算小品,

我覺得在感情上還是描繪的不夠細膩(可能是我龜毛又神經質吧)

而且雖然性行為確實是愛的一種終極的行為表現,

卻不是唯一、也不見得是最深刻的。










我還是不禁回想起我看斷背山哭的唏哩嘩啦的場景。

這點李安就處理的很好。

他在一些日常中可能常常出現的舉動,

做了更多的詮釋和意義轉換。

(比如Jack 死後,另一個男主角緊緊的抱著他穿過的衣物,獨自哭泣,那種感情極度私密又

隱晦。就像是一種回憶的華爾茲,只能由深深愛過的人跳。那種深愛絞痛著我的心。)










同時我覺得 Emma 那頭藍髮在電影裡出現的時間也不長,或許也是想透過它暗示時間的流

轉,還有人的改變吧。

很多東西都是轉瞬即逝,只停留在過去。

就連感情也一樣,

是流動的、成長的。

最後Emma也說,

她不愛Adele了。

起碼她們的戀愛,

只存在於過去。

她永遠會對她溫柔,

也不是因為她現在不完美了而不愛她,

只能說是她們在彼此生命裡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關於性向,

真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

『同性戀』在社會上是那麼特殊的族群。

及具異於多數的天份和眼光。

說穿了『性』的概念既是分離又是合一。

我們都曾經有過雙性(合一)的能力,

卻被賦予單性的表象,

(不論是DNA的結合,   還是所謂IS的『疾病』   都是認同雙性同時存在的證據)

這不過是要透過外表的『分離』

讓我們摸索彼此,

了解到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完整的。

我們只是不斷的驗證真實的存在。












就像Adele一樣,

就算能和男人和女人發生關係,

也只在Emma 身上發現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