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International Fine Art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2013(Grand Prix de la Découverte 2013)


這次國際美術攝影比賽共分七個獎項徵選作品。(以下陳列的皆為每一組的第一名)





風景組

A Man Feeding Swans in the Snow by Marcin Ryczek

黑與白不是只有對立的可能,也是能營造和諧的畫面。

畫面簡單卻充滿玄機,他利用構圖,造就黑白兩色相互的補足性(比例),

同時,畫面雖然是處於一個對切的狀態,

卻利用人與天鵝的互動造成一個流動的畫面。






 抽象攝影組

The Inner Invisible by Simona Bonanno

雖然我研究了半天還看不出來他拍的拍攝對象是什麼(?

不過大概是一種星際的金屬質感(會用『質感』形容是因為傳達的是一種氛圍)

真正的答案(標題),好像跟我猜的也相距不遠。

(個人猜測這大概是某物品的局部吧,利用取景鏡頭本身的篩選)





 城市景觀/建築攝影組

Multiexpo 2 by Frank Machalowski

幾乎像是一幅唯美的素描。

解構的素描美感,和重新詮釋的景深。

畫面重疊了許多不斷詮釋的空間,讓我們好像也看見了時間,甚至遊歷其中。

(單單靠曝光、沖印,沒有任何軟體後製,也是他很厲害的一點)



 街頭攝影組

Bather #5 by Richard Ansett

這張大概是描述攝影者的特殊喜好,

或說是他對某種情境的幻想(我是說對物件的組合啦XD ...其實我不懂...

但配色還蠻美的





 肖像攝影組

No Title,Family Tie by Maria Garcia

有種家族歷史感,也頗切題(因為家庭血緣的連續是綿延不斷的)透過絲襪套頭(?

有彰顯人的五官特徵、表現親膚之感外,似乎隱約暗示了羊膜或臍帶。

這層關係無可取代或介入,是靜默且獨立的。





 無生命攝影組

Still Life by Julia Sent

以動顯靜的特色作品。稍縱即逝的瞬間,卻被捕捉住了,顯得格外寧靜。

加上一種幾乎巴洛克式的舞台效果,

生命力和一個與封閉式容器的對比出如異樣無聲的標本美感。

蠻聰明又切題的轉化。



 實驗攝影組
Running To The Edge byJulia Borissova 

特別喜歡這一張,因為在這一張空間的抽象化成為了一種詩意。

在這張圖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將3D轉化為2D的過程(照片)還有2D轉化為3D的過程

(就畫面而言那紅花瓣是2D構圖的一部分可是他又運用實物媒材)

當然整體在交件的時候又透過攝影機翻攝了一遍

(總不可能直接把花瓣黏在上面交件吧,會變成複合媒材XD)

整個畫面都可看出一種超現實的拉鋸。








我覺得『抽象』是一個瓦解腦海裡的世界又重新重組的過程。

而人們不論何時和地都以不同的器具、手法和媒材去進行。

(特別是前面幾張作品更可以看到如當代抽象繪畫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那種幾乎解構成原始

幾何的美感)

這些攝影師都掌握了想表達的主題的精髓,

除了要了解想表達的事物本質外,

還要擁有獨到的視角。

攝影藝術放慢了我們的視覺步調,去感受細微。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Jackson Pollock 團體作業


1.Jackson Pollock的非具象繪畫手法是什麼?

●油彩
將畫布平舖於地面
●層疊
●滴流
●潑灑
●使用畫筆、木棍、抹布等不同工具

用全身的力量在作畫
●流暢
●基理長的顏料線條

利用四肢的力度和搭配不同工具使得顏料在畫布上呈現不同的形態,並注重線條的流暢度。

2.請選出Jackson Pollock的一件作品做分析。
(藝術家的生活背景對創作的影響?歷史對於創作者的影響有哪些?以及針對藝術家在創作時的身體狀態等等加以分析。)


Jackson Pollock, Search, 1955


Jackson Pollock, Scent, 1955

這兩幅畫是Jackson Pollock發生意外的前一年所創作的作品,據說也是他最後的兩幅作品。他到了創作晚期時,精神狀態非常的不好,也沒有完全以他著名的"滴灑"風格來創作,1951年後他對於色彩的運用更加沉重,開始有更多厚重的色塊,也用到更多的黑色來創作,相較於他在巔峰時期的作品,這兩幅畫顯得很抑鬱,沒有流暢且不間斷的基理線條,也沒有細微但明亮的色彩,雖然一樣是層層堆疊,但這兩幅作品就給人一種不乾脆又混頓的感覺。

Jackson Pollock在創作早期,並不是以完全抽象的畫面來創作,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抽象藝術有了新的觀點,開始關切並強調讓心靈自由作用,注重繪畫行為所觸及的各種意義,不再只是普遍的繪畫原則和秩序。而Jackson Pollock也在這時竄起,他一直以來都有酗酒和精神上、心理上的問題,但這也是支持著他的創作的一大因素,他瘋狂的內心世界和縝密的思緒讓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滴流畫的風格,不受拘束的肢體搭配大面積的作品讓他在1948年左右達到一個巔峰的狀態。這個時期的他專注與創作,在幾個月內能夠創作出幾十件作品。

但成名的壓力讓他再度開始不受控制,酗酒的瘋狂和心理問題讓他的創作更有力量,卻也影響了正常的思緒,對於成名候的商業交易、新的創作的壓力,他幾乎無法控制,於是開始更多的酗酒,更多的情緒問題。最終也將他帶入不歸路。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Enemy at the gates ( 2001)



Directed by Jean-Jacques Annaud. With Jude Law, Ed Harris, Joseph Fiennes, Rachel Weisz.





(導讀警語:本片節奏緊張成功傳達出戰爭的無常,也頗具血腥爆頭畫面,腸胃不適者,正

在吃飯者,心臟不好者不宜)










戰爭是殘酷的,

在戰爭裡只有生存沒有忠誠。





他們給予將士的是一個過於美麗的神話去美化外在的真實。

可是當戰爭發生到結束,

他們得到的真的是這些東西嗎

還是一切早在鐵蹄下碾碎。






孩提時代與祖父獵狼時


(還有誰呢?當然是我們帥氣的 Jude law)


燈燈!男主角





他們也特別安排了男主角的角色,

是一個對身居郊外的 shepherd boy,

當他被鎂光燈包圍時,甚至要他對史達林畫像發表感言崇尚政治時,

他的眼神是單純的,

只單純的想起曾經與祖父狩獵時,

生死的那瞬間。





我覺得那種才是真正的驕傲、自尊,而非被政治利益奴役所渲染的光芒。







戰爭片中孩子的死亡總有引起公憤的效果(?





究竟是戰爭把人變殘酷了呢,還是殘酷的人性製造了戰爭?






愛的三人行




兩人的深情對望(他們才該在一起吧


美麗的錯誤(這個第三者  哼


跟下圖比態度也太明顯了吧






故事的另一層面也描寫了三位主角的命運牽連。

Vasili 救了Donilov , 

Donilov 提拔了 Vasili,

而 Vasili 與德國狙擊手的競賽又是全國矚目的焦點,

從此兩人與國家的盛衰榮辱便牽連在一起。

曾經兩人因為愛上Tania ( 而Tania只愛Vasali)

讓 Donilov 感到非常嫉妒,

這時他才體會到他一直追求的公平其實一直不存在,

因為永遠存在著差異、也永遠存在著妒羨。

不論是政治還是愛情。

每個人都只是在命運之輪中各司其職而已。






很害怕的德軍爺爺






一直以為我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人,卻沒想到歷史是我們每一個人一起寫成的。

你不是在為別人寫歷史,而是在為自己。

(就像電影最後兩人決鬥時,都已然是卸下軍事身分,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決與堅持,與其他

名分義務毫不相干)








這是一個戰爭的故事,

可是他不是一個告訴我們爭名逐利榮耀國家或是狂熱的民族主義的故事,

而是一個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的故事。





(幾個題外話:非常喜歡他的字體設計和片尾的排版很復古風,還有記得上篇男主角嗎?大

家有沒有眼尖的在這片發現他呢。)

Ps. 圖解析度不高(很難找),請見諒。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Shakespeare in love (1988 )


*又名迷妹追愛日記(喂

劇作家湯姆·斯托帕/ 導演約翰·麥登/ 製片人的馬克·諾曼

本電影榮獲1998年度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7項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創劇本這4項大獎。這亦是自1977年,喜劇電影《安妮霍爾》(Annie Hall)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後,第一部喜劇電影奪得這項榮譽。直至現在,還未曾有同類型的電影獲得該獎項。





它描述了許多層次人為了愛突破環境的限制與隔閡,

一時互相競爭對立的劇院,莎士比亞的作品仍流傳成經典。

身分地位懸殊的兩人(Shakespeare and Lady Viola),仍不由地墜入愛河。

或許是因為愛包容了這一切,

一切困境皆成繁瑣小事。






Joseph Fiennes飾演的黑松莎士真的是帥的冒泡阿






劇中Gwyneth Paltrow飾演的莎士比亞的繆斯兼迷妹假扮男生混入劇組(其實我覺得男裝比較適合她





劇情安排透過莎士比亞的作品(Romeo and Juliet )與生活經驗交織編劇,

或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真實的史實細節,

但我們可以感受到影片企圖表現出他的精神(也可一窺後世對他的看法及所受的影響)






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伊莉莎白女皇質疑戲劇的價值,認為其是脫離現實的





生活、生命是如此地去影響一個人阿。

一個偉大的劇作家便是以自己生命去活出作品。

(也因此我常常無法理解為何有些人會覺得工作就只是工作,好像它與生命是脫節的,可以

毫無理由漫無目的的去服從,不去質疑價值和品質)

這就是它的藝術性,

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在一部小小的作品裡窺探一個人的人生,

甚至與世界產生共鳴,

因為他濃縮了生命的精華和莊嚴。






後段的高潮,Romeo and Juliet





如果一個作品他不是作者本身,那將是一種矯揉造作。

喔,  因為你活的是戲劇也是人生。






Love conquers all, 公演圓滿結束





The theatre is for dreams.

這句話不只闡述Shakespeare的人生

更意味著戲劇是我們的意志與理想。

最後雖然沒能與Viola在一起,

但通過了層層阻礙,

他們的愛情與夢想卻更加茁壯了。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Welcome To The Hothouse’ editorial by Town & Country

現在有許多繪畫性與攝影的整合,對情感的表現也逐一細膩。

(依功能性也有更多不同的分類)




以下商業攝影同時極具藝術性

同時也透露出了,當我們買一件商品時(尤其是價值越不斐的)


其實是在買他的故事。

讓我們來欣賞Photograph by Ruven Afanador, Styled by Hannah Teare的作品。




(作品中的飾品衣物等皆由名牌提供)


















在這幾件作品內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一些古典美學依然存在著,

儘管經過科技的包裝和重新協調。

比如說,

仔細一看他視覺的焦點處理就利用了空氣透視法。

構圖上, 也有種古典的和諧美,

並不講求某一部分的透特別突出或強烈的情緒,

而是一種溫存的寧靜美。

(當然這是一種商業吸引消費的技巧)

為俯和少女春心盪漾和夢幻的形象(同時俯和主題:溫室)

也加入了螢光色系等高彩度高飽和度的顏色

最厲害的是,

其中自然凌亂,亂中有序,

儘管拼貼了許多元素但在畫面上並無違合感。





秉持著『more is more』我想是古典風格和現代藝術中最大的差別,

偶而,

就讓我們陶醉於這萬花筒和插畫般的世界吧!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有容乃大---Pepe Heykoop and TIny miracle foundations (MUMBAI)

這真是一個身心靈兼顧的好作品阿,

完全成全了一個『眾樂樂』的概念。






現在現在(不是從前從前

在印度孟買有許多貧民

有被迫不到14歲就嫁人的少女,飢餓的孩童,還有許多無奈卻不知如何脫離貧困的人們。




其中 Pardeshi 社區婦女更是身不由己的處在紅燈區工作。

直到他們遇見了荷蘭設計師Pepe Heykoop。








他特別設計了這個可以簡易使用組裝的紙花瓶---由眾多小三角形塗上不同的顏色構成,摺疊後造成的陰影變化

呈現出有立體感及數位感的有機多面體。

需要的技術大概也只有上色和切割等基本技術,交由當地婦女手作。

更棒的是!他們的運送不佔體積,運送輕便(甚至可由信封寄送),節省運輸成本。

很快的他們一同折出適用於任何形狀的容器風格獨特的當代花瓶。

很快的他們一同折出脫離貧困的機會和未來。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設計,因為他聰明不失智慧。

聰明在哪呢?

他不好高騖遠。(這同時是一個好的設計師該有的特質)

智慧在哪呢?

他同時也看的出這是一個M型社會而且有極端化的傾向。




當我們在追求設計時往往有個盲點,

就是會均質化整個個體,

只看到『好』害要『更好』。

可是真的所有的人都在走同樣的步伐嗎?

還是有被忽略或是邊緣的群體?

那些所謂高科技或是進步的技術對他們來說不但不易取得,還可能不適用。

所以他竭盡所能的運用可得的資源,能力範圍負擔得起的技術來協助他們。

不但漸漸的改善他的生活,也讓自己的設計獲得良好的聲譽。







小時候就聽過一個說法『要整個麥田好,不是只有顧及自家的麥子』

而每個生命個體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這次你作先鋒,下次他做後盾,常此以來彼此活絡與成長,找出下一個生命契機。




****想幫助別人沒有很難噢!這系列花瓶一個只要19歐,不到800台幣呢~
公益連結在這邊  http://pepeheykoop.nl/en/shop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It was initiated by Jorien Kemerink, 


who founded KNOL Ontwerp with Celine de Waal Malefijt in 2009   ---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Skinned latex casts of derelict buildings by KNOL Ontwerp



參觀於其中,

彷若走進了一座空中之城。

那是充滿回憶與重新組織的記憶的空間。


它帶有建築師的流浪情懷,

隨著思緒構築著一個想像的空間。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與其說它在形象上是一件作品,倒不如說它是一種行為的藝術。

不論在創作過程還是最終的展出,它都是一個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創作時,藝術家將乳膠塗在荒廢的建築(或空間)表面,以便於接管和有更好的掌握。

傾刻間,荒廢髒亂的空間藉由乳膠表面的隔絕,變能再次利用與創作。

展出時,藝術家說更以一個『植皮』的概念比喻它,可以把片段的空間封存(過去的痕跡和

灰塵等)與新的現場對話,移植卻不氾濫。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表現出建築的創造與再創造,

表現出建築記憶的覆蓋與被抹去。


經由覆蓋的一個動作,


就存取了建築物的所有記憶,

而覆蓋本身就有『新的建立的意義』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其實舊的東西又如何?

重點是我們如何看待它,和我們的思考,

就像與歷史不斷對話,

有人可談的悠長深遠,

有人卻略見一斑而已。



他們的作品就像一首建築的詩篇,令人沉吟。



Skinned by KNOL Ontwerp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 小組 ] JULIE MEHRETU


1) 分別列出每位組員對於Julie Mehretu作品的10個觀感(課堂上在老師介紹前請大家寫下的,上次沒來的同學也要寫)

吳傳雅/ 亂中有序、科技感、速度感、時光飛逝的感覺、空間感、理性的線和面、衝擊感、乍看之下很自由奔放但其實很壓抑的感覺、感覺野心很大、思緒很跳躍

廖思婷/點線面、怪獸電力公司~門堆放的地方、破碎、重組、空間感、鮮豔色調幾何形配上暗色調的線條、流線姓

白璦寧/ 速度感、方向性、軌跡、空氣感(鬆散又聚集)、分割、物件有重量感、幾何、律動性(音樂性)、能量、數學兼具繪畫、瑣碎的美感、互動的組合。

洪子涵/世界、你怎麼存在的公式、神聖幾何學的解釋、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的、兒啷噹的、建築高牆的、多重選擇的視角、空間的、風塵僕僕、正在進行的。

謝偉汝/突破、衝出、漂浮、壓迫、建築、失控、風暴、中心性、流動性、驚人而龐大的。

黃品珩/下雨的感覺、一層一層玻璃、往下墜落、跑步跑很快、很喘、飄。


2) Julie Mehretu 用哪些創作媒介以及哪些手法進行非具象創作

壓克力顏料、電腦繪圖、半透明壓克力、投影、塗抹的線條、膠帶、筆觸、油漆流覆、墨水。

利用各種幾何式色塊及線條的安排,令畫布形成一種空間配置的和諧感。穿插著手感的真實筆觸,和現實中透視的畫面,建構虛與實的中間世界。以一種嚴肅型態,卻任意放置的手法進行創作。


3)選出Julie Mehretu 的某個系列作品做深入分析與探討,至少5張圖




CHIMERA, 2013




FEVER GRAPH (ALGORITHM FOR SERENDIPITY), 2013





THE ROUND CITY (HATSHEPSUT), 2013




CO-EVOLUTION OF THE FUTURHYTH MACHINE (AFTER KODWO ESHUN), 2013




RA 2510, 2013



  這些是Julie Mehretu 2013年的作品,作品用黑色線條輔助色彩的部分,讓人聯想到現代山水畫,我覺得跟在影片中觀賞到作品比起來,這可看出她原本較明確色塊創作部分被抹去了,幾何形狀的界限模糊了,只剩筆觸跟線條等,但是細看會發現,這些較感性的色塊和線條其實是建構在建築空間素描之上,不會給人畫以往的作品有一種科學的感覺,更顯得隨性。

4)課堂上的六支影片中,哪幾支是令你們感到最有收穫的,為什麼?

Julie Mehretu: "Mural"
及時到了最後一刻要展出的時間,Julie Mehretu不停的檢查和觀看自己作品做修改。

Julie Mehretu: Studio Assistants

Julie Mehretu 同時進行這麼多案子時,每個在 studio 的員工都能在那大大被分割後的工作空間,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放鬆的小世界,令人嚮往。還有訪問助手的部分,可以了解到工作室的分工的狀況。

Julie Mehretu: Painting Conservator Luca Bonetti

很看重像Luca Bonetti 這樣在 Julie Mehretu 光環背後努力的角色,喜歡 Luca Bonetti 認真思考著畫面呈現跟指揮眾人威風凜凜的樣子。